胆囊结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良饮食习惯、细菌感染都能致病

  胆囊结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良饮食习惯、细菌感染都能致病导语: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加快,人口老年化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以及人们对高热量类、高蛋白类食物摄入量的加大,胆囊结石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相应的有所增加,病因也与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变。性别、遗传、饮食习惯、年龄、代谢综合征、肠道细菌或病毒感染、胃部手术、减肥手术等可能会增加胆囊结石的形成的风险。

  01胆汁感染可反复刺激胆囊而发生炎症,患者自身常常伴有脂代谢异常

  1、饮食习惯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饮食习惯与胆囊结石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胆囊结石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在4.2%~11.0%之间。生活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除了受生活环境影响外,其胆囊结石的患病率还受饮食习惯的影响。

  一项对新疆地区胆囊结石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中发现,新疆地区样本整体的患病率为15%,而维吾尔族人的患病率为20.8%,哈萨克族人的患病率为11.5%。维吾尔族人胆囊结石的患病率高于哈萨克族人,可能是因为维吾尔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喜食肉食性食物为主,缺乏相应的新鲜蔬菜水果之类的食物以及生活的环镜有关。

  我国上海地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7.02%,我国合肥地区的胆囊结石患病率高达16.09%,同样也是胆囊结石较为高发的地区。韩国为4.2%,韩国居民发生胆囊结石的风险与我国居民相近,可能是韩国与我国居民的生活发生以及饮食习惯相近的结果,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饮食方式发生了改变。

  向西方国家的饮食模式靠近,喜食高热量、高胆固醇类的食物,从而这些地区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所升高了。在西方美国,有10%~20%的成年人会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候发展出胆囊结石。美国西方国家日常饮食多以高热量、高胆固醇以及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对新鲜蔬菜、水果、食物纤维等相对摄入较少。

  

  快节奏的生活又导致他们运动量减少,故有利于胆囊结石的发生。大量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食物的摄入,刺激胃肠道的功能运动,可降低血清及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有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之效,另外,西方国家对淡水鲜鱼类摄入较少,淡水鱼类体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和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

  2、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运用细菌16SrRNA测定技术和细菌OUT的分类方法,将胆肠菌群分为有益菌群、中性菌群以及有害菌群,这些菌群在肠道中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态平衡。当机体发生病变或免疫力低下时,肠道菌群的生态失去平衡,从而就会发生相关的疾病,而这些疾病中胆囊结石就是其中之一。

  研究表示细菌感染会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可能。胆汁中细菌的大量繁殖引起胆囊粘膜分泌功能紊乱,产生大量糖蛋白与细菌产生的多糖蛋白复合物及其他物质一起为胆囊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肠道菌群侵入胆道系统大量繁殖,胆汁感染可反复刺激胆囊而发生炎症,胆囊壁变厚,变粗糙,胆囊的收缩运动功能受损。

  胆汁排空延迟,胆汁淤积同样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在胆汁的成分中磷脂、胆盐、胆固醇的比例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肠道菌群对胆固醇、胆盐、磷脂在肠道的分解与吸收有重要作用,当肠道菌群生态失衡时,也会导致胆固醇、胆盐、磷脂三者之间的含量比例失衡,则有可能会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

  3、减肥手术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

  在行减肥手术后予以熊去氧胆酸能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并且同时对行胆囊切除术来预防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概念提出了质疑。熊去氧胆酸可预防胆囊结石的原因目前考虑为: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仲胆汁酸,在肥胖患者中,患者自身常常伴有脂代谢异常。

  

  熊去氧胆酸能增加胆汁酸含量,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胆固醇不易析出形成结晶,从而减少了结石的形成。另外,减肥手术改变了胃肠道的正常生理状态,导致肠肝循环功能被打破,胆汁酸的来源减少,胆固醇的饱和度增加,结石容易形成,而肥胖患者行减肥手术后予以500ml左右的熊去氧胆酸替代治疗。

  增加了胆汁酸的来源,能有效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减肥手术术后胆囊结石的形成不是手术方式引起,他们认为患者在行减肥手术后,体重的快速下降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关于此不同的观点,仍然需要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解惑。

  02了解机体代谢紊乱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女性发病率往往高于男性

  1、代谢综合征

  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年化的加剧以及居民日常饮食不断向西方国家饮食模式的靠近,代谢综合征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代谢综合征拟是多种潜在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组成因十分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

  其主要以中心性超重和(或)肥胖、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TG、HDL-C降低)、高血压(血压升高)以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表现为特征。代谢综合征会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

  2、超重或肥胖和血脂异常与胆囊结石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超重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有研究显示我国居民体重超重率、肥胖率在2004~2014年间由22.4%,3.01%增加至34.42%,10.98%,超重和肥胖人群超过我国总人口数的1/4,超重肥胖患者TG与TC的检出率为正常人的3~4倍以上。同时也导致与体重、血脂异常有关的一系列疾病检出率的增加。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肥胖和高血脂是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脂患者肝脏内合成、分泌胆固醇增加,胆汁中TG或TC可能会升高,HDL-C降低,胆汁酸、胆盐减少,胆固醇的可溶性降低,胆囊内胆汁胆固醇过度饱和,胆汁长时间淤积于胆囊内不易流出,故使胆囊结石易于形成。

  

  3、性激素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女性孕激素、雌激素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胆囊结石的发病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患胆囊结石的几率女性往往要高于男性。国外有研究发现在怀孕期间和产后第一年的女性胆石病的发病率为11%和2%,研究发现处于怀孕期女性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4%略高于前者。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女性孕激素、雌激素的影响,另外可能是怀孕期间孕妇缺乏维生素的原因。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血清中孕激素的增加可能会增加患胆囊结石的风险,而对处于生育年龄和绝经后的女性来说,血清中雌激素含量的增加患胆囊结石的可能更大。

  血清中孕激素和雌激素使肝脏合成、分泌胆固醇成分增加,胆汁酸、胆盐减少,胆固醇过度饱和析出,从而形成结石的可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激素也同时参与了胆囊的运动。高水平的孕激素可使胆囊平滑肌松弛,缺乏弹性,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运动迟缓,胆囊内胆汁排空延迟,胆汁淤积沉淀,对形成胆囊结石有利。

  结语:从胆囊结石被发现到目前为止,胆囊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全球性的外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掌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以外,也开始进一步寻求自身精神上的满足,胆囊结石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还较大程度的造成了心理伤害。可以做好教育宣传,为普通居民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提供指导意义。

  来源:何医师谈健康

上一篇:黑米别光煮粥了,跟面粉一起做成馒头,吃着健康味道好
下一篇:乡村振兴 逐梦沃野织锦绣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

最近发表

©2020减肥药排行榜前10网 本网站因爱好分享减肥相关知识,没有产品交易,如有侵权或其它事项,请联系站长邮箱,第一时间删除,恶意破坏网站攻击者请远离,目前只有200IP,个人是个边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哭鼻站长,请别浪费你大牛的时间和财力来弄。
罗氏鲜减肥药 罗氏鲜减肥药 罗氏鲜减肥药 罗氏鲜减肥药 舒尔佳 绿瘦减肥药怎么样 修正左旋肉碱 减肚子的减肥药 泰国减肥产品 减肥产品销量排行榜 正规减肥药 李湘代言的减肥产品 最火的减肥产品 最火的减肥药5大排行榜 哪种减肥药最有效 碧生源小蓝盒减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