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类腰痛很常见 缓解腰痛防腰痛的方法,请看这里!
百色飞扬减肥网
2021-03-16 09:00:01
原标题:这几类腰痛很常见 缓解腰痛防腰痛的方法,请看这里!
腰部是许多动作的发力基点,在日常生活、工作、运动中往往容易劳损,甚至受伤,进而出现腰痛症状。那么,腰痛分哪几类呢?该如何就医呢?缓解腰痛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这几类腰痛最常见
急性腰部扭伤。多见于青壮年,就是“腰闪了”。如果扭伤严重,当时会出现持续性疼痛,次日加剧;如果轻微扭伤,当时可能没有明显疼痛,次日加重。受伤后,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咳嗽、喷嚏、腰部用力时疼痛加剧,休息、服用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
这种扭伤重在预防,如果不慎扭伤,一定要重视,以免演变成慢性腰痛。
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主要是腰部肌肉及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如果急性期没有彻底治疗而转入慢性,会留下后遗症。
由于腰部受到反复劳损、长期固定姿势、风寒等不良刺激,可出现持续或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在劳累或受寒后加重,休息或保暖后可减轻。缓解这种腰痛可按压疼痛部位;但急性腰部扭伤后,按压疼痛部位会使症状加剧。
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常发生于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部分老年患者也可发病,常伴随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咳嗽、喷嚏、大便等动作会使疼痛加剧。病程过久还会出现小腿外侧、足背皮肤麻木,严重时可出现会阴区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瘫痪症状。
炎性腰背痛。这种腰背痛往往发生在40岁前;发病缓慢;晨起较明显,很少突发腰疼;休息并不能改善症状,活动后反而减轻;晚上比白天明显,多是下半夜痛;常会屁股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炎性腰背痛,且症状持续3个月或以上,尽快去风湿免疫科就医。
骨质疏松症也会引起腰痛;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会引起腰部放射性疼痛;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结石、妇科炎症、经期紧张也会引起腰痛。
腰痛了,应该如何去就医
你的腰痛症状是怎样的
腰痛的人,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腰痛是怎么发生的,有无扭伤史,腰部有没有受凉、受潮等情况,必要时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到医院后,要向医生讲清腰痛的部位和性质。比如是单纯腰痛还是合并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串痛),有没有伴随下肢的麻木。是不是行走一段以后会出现下肢酸痛、乏力,无法继续行走,休息一会儿又可以继续行走(间歇性跛行)。以前有无类似腰痛的发作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讲的病史做一些必要的物理检查,以便查清腰痛的原因。若怀疑腰椎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结核等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到底要不要拍个片子呢
国外相关指南中是这样说的:
“在最初的4周~6周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无必要,除非合并有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异常或者高度怀疑系统性疾病(如脊柱肿瘤、感染)。如果4周~6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一般做一个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就足够了。”
“对于脊柱感染、肿瘤、椎间盘疾病和椎管狭窄来说,CT与核磁共振(MRI)相比X线%以上的椎间盘膨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也并不少见,相比而言,椎间盘脱出的诊断价值更大。CT与核磁共振(MRI)的指征包括进行性的神经功能障碍、高度怀疑脊柱肿瘤或者感染、12周后仍有持续性腰背痛。”
问诊+查体+X线,搞定大部分问题
腰背痛非常常见,但多数情况下,经过适当的休息或者辅以一些药物、按摩等治疗就可以得到缓解,只有少数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脊柱疾病非常重要,但仍然要在必要性、费用和放射性损害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一般情况下,腰痛患者经过医生的问诊、查体,辅以X线检查,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即便如此,也不要随便应用腰椎X线片检查。
当然,我国全科医生体系尚不完备,如果医生不能确保方便地随访患者,就有可能会倾向于应用更多的X线检查以避免漏诊、误诊的情况。
CT、核磁共振一定更好吗
腰椎CT和核磁共振尽管理论上更加先进,在患者眼里是“更好的”检查,但实际上X线平片可以提供很好的基础信息,在反映脊柱序列等方面反而更有优势。作为患者而言,要摆脱“贵的就是好的”这样的误区,听医生的建议,选择合理的检查项目。
而且,腰椎CT的放射线暴露要高出X线片许多。从放射线暴露的角度来看,腰椎CT大于腰椎X线平片。
如果做完X线平片后,需要进一步检查,可以选择核磁共振。腰椎核磁共振没有放射线的暴露,所以从减少放射线损伤的角度来看,腰椎X线平片+核磁共振是一个不错的组合。
但是,腰椎CT在显示骨性病变的时候优于核磁共振,在制定手术计划时也需要参考腰椎CT(例如CT在显示椎间盘钙化方面优于核磁共振),建议有选择地应用腰椎CT。
片子查出问题,不一定就有病
在此要提醒大家,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不代表腰椎间盘突出症,如同指南里面提到的,超过50%的腰椎间盘膨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也不在少数。
因此,不要在CT、核磁共振上一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就戴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一定要结合症状、查体才能做出上述诊断。
这几个拉伸动作缓解腰痛
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结合力量训练和有氧锻炼的基础上,每周再做2~3次拉伸练习,可有效预防和缓解腰痛。
婴儿式。
俯卧,双手和双膝着地;双手位于肩膀正下方,膝盖位于臀部正下方;双臂尽量向前伸直、伸远;臀部缓慢向脚后跟的方向坐下,头和胸部垂下;保持此姿势20~30秒钟。若感觉拉伸幅度过大,可在腹部下面放个小枕头。
仰卧扭转。
仰卧,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双臂向身体两侧伸展,呈“T”字型;肩膀贴于地面,轻轻将双膝向身体一侧转动,头部转向另一侧,保持此姿势20~30秒钟,复原,换身体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
膝靠胸拉伸。
仰卧,双膝弯曲,双手环抱于膝盖骨下方,然后慢慢将双膝靠向胸部,并保持此姿势20~30秒。
仰卧4字拉伸。
仰卧,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地面上;抬起右腿,弯曲右脚,把左脚踝横跨在右侧大腿上,双手抱住右侧膝盖;保持此姿势10~15秒钟,然后换身体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
桥式)。仰卧,双膝弯曲,双脚分开与臀同宽;双脚用力按压地面,抬起臀部,并保持此姿势20~30秒钟。
这样做缓解下腰痛
胖人的肚子像个实心球,拽着上半身向前向下拉,骨盆、腰椎被迫前倾,腰骶周围的筋骨、肉长期负重容易劳损。久坐一族长时间保持屈髋,腰骶内的髂(qià)腰肌等肌群最紧张,拽着骨盆和腰椎,时间久了腰骶容易酸胀、损伤。有这类问题者不妨练练腰腹深层导引。
平躺在床上,两臂向两侧伸展,最好能抓住床边。屈腿提膝,收在腹前,保持这个姿势稳住。然后向右侧转腰胯,躯干固定不动,右腿触床,向右侧抻拉腰骶,略停2秒,左右来回做10次,提膝收腿状态不要变。接下来,屈膝收腿状态下做绕环,提膝从左侧经胸腹绕到右侧,再把腿向前下方伸直,为1次。接着,提膝收腿反复绕环,左右各5周。最后,把腿完全伸直,从前下经左侧过胸腹绕到右侧(如图4),再到前下,左右各绕5圈。
这套导引包括抻筋、练肉和正骨,能放松和锻炼腰骶深层筋肉,比按摩效果好。躯干固定,左右提膝侧转腰胯时,会感觉腰骶内有抻拉感。屈膝和直腿绕环时幅度要大,让筋骨充分抻拉,能听到腰骶内有咯嘣咯嘣的响声,这是劳累了一天的筋骨终于各就各位了。刚开始练时,由于深层筋肉虚弱,会感觉很累,可以循序渐进练习。
腰痛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于慢性腰痛的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良好的坐姿,尽量选择高矮合适的椅子,并保持良好的脊柱正常生理曲度,避免长时间坐沙发、小矮凳等。
2.不要久坐,一般30分钟~40分钟要起来活动一下,放松一下紧张的肌肉,做一些伸伸懒腰,屈伸、侧弯腰部等动作。
3.睡觉选择硬床,上面铺上合适厚度的软垫,这样睡眠时脊柱也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曲度,让肌肉、韧带等结构在睡眠时得到放松。太软的床会使腰部塌陷进去,睡觉时无法保持良好的腰前凸,就会使腰背部的肌肉处于拉长、紧张的状态,睡醒后会觉得腰酸背痛。
4.避免腰背部受凉、受潮。
5.平时搬东西时注意做好准备,可以适当地热身,不要突然用力搬重物,先适当下蹲后再搬东西可以减少腰部的负荷。
6.坚持腰背肌的专门锻炼。
7.加强锻炼,不要出门就坐车,回家就躺在沙发上。通过积极的锻炼,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尤其利于腰背部肌肉代谢产物的排出。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肌肉痉挛、血液循环不良,就容易导致代谢产物淤积引起无菌性炎症,从而出现疼痛。
来源于:人民健康网综合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推荐
- 玉米面和它是绝配,和面不用水,宣
- 医疗动态地区医疗保障局对我院规
- 减肥没时间怎么办?把握3个时间
- 人老脚先衰老,中老年人选鞋很重
- 这才是鸡肉最过瘾的吃法,米饭终
- 这种下奶汤,或是“堵奶大王”,
- 晚上回家吃什么,这道快手素菜试
- 糖尿病人免疫力低下易惹并发症?
- 孕妈是否有午睡的习惯,有几点差
- 蒸排骨用它来做底盘,味道鲜香可
- 四川担担面在家也能做,辣酱配方
- 夜然舒提醒:当心睡觉前的坏习惯
- 人到中年以后,有“三觉”不能睡
- 治疗抽动症常用中药介绍:远志
- 人到中年想长寿,推荐吃4种食物
- 一碗玉米面,2个鸡蛋,做个比蛋
- 皮肤晒黑不要怕,用家里的这两样
- 为什么女人生完孩子后会狂脱发?
- 辟谣!从小用到大的止鼻血方法竟
- 如何在饮食上进行抗衰老?
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
- 这几类腰痛很常见 缓解腰
- 辟谣!从小用到大的止鼻
- 有规律的健身习惯,和从
- 想练卧推,但又担心伤到
- 为什么要多做力量训练?
- 澳洲女生前后对比照堪比
- 女人卵巢早衰吃什么食物
- 为什么跑步到十分钟左右
- 吃了7年降压药,38岁肾衰
- 2个俯卧撑变式动作,帮你
- 瑜伽盲区,关于瑜伽的这
- 全网最全背部训练动作,
- 秋季就该多喝这碗汤,软
- 洋葱炒鸡蛋怎么炒?下锅
- 我家油条就爱这样做,不
- 东盛澜丨家常菜也有新花
- 女性想要延缓绝经期怎么
- 早上洗头发和晚上洗头发
- 跑步不仅枯燥还难受,那
- 为什么身体好也容易得癌